歡迎大家來觀看我的Blog,目前內容主要是我個人在MI裡頭上Audio Engineering課程的複習筆記,在當下撰寫的過程中,可能仍有許多的錯誤及觀念誤導,這也代表我對於目前所學習的部份產生的一些疑問及錯誤。

有任何錯誤或是說明不清楚的地方,煩請指正,同時也會不定期的回頭修改文章來補充及修改我所得到的新觀念及認知,希望能讓我們一同在這個音樂的路上不斷進步並努力實現自已的夢想。

PS. 有關於Pro Tools部份的內容,Blog裡頭所有的快捷鍵都是以Mac為準,Mac的option及command鍵就是Windows裡頭的alt及ctrl鍵,另外有些快捷鍵功能Windows系統可能會無法使用。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想要轉載內容,麻煩請註明出處來源,請不要擅自直接複製轉貼。

1/10/2012

Recording Theory: Week 2 - The Recording Process, Microphone Theory

這堂課主要學習所有類比錄音的基本理論,包含多軌錄音訊號的傳遞、訊號處理參數、效果器參數概念,以及在錄音環境下它們的相關性。


The Recording Process
錄音過程步驟
1. Recording、Tracking 錄音
2. Overdubbing 修飾、配唱
3. Editing 編輯
整理編輯錄音的檔案及清理,使其清楚,避免後面的工作混亂。
4. Mixing 混音
考慮到聲音基本的三個空間感:高度 (Height)、寬度 (Width)、深度(Depth)。
a. Balancing the Levels (高度):
把所有聲響的音量歸零,然後才依序把聲音推出來,平衡所有聲響的音量。
b. Special Positioning or Panning (寬度、深度):
把聲音移動到喇叭的左右側,聲響離中間愈遠,Stereo Image感覺就愈寬廣、愈深遠,所以通常主要的聲響會把它留在正中間, 如:大鼓、小鼓、貝斯、主唱...等。
c. EQing (高度、深度):
i. Fixed EQing:使用Filters,個別把不必要的高、低頻給刪減掉,如:貝斯的聲音並不需要高頻,所以就會直接把它的高頻直接刪減掉,讓高頻的地方可以給其它的聲響來填滿。
ii. Corrective EQing:使用一般的EQ,特別的調整所需要修飾的指定頻率。
d. Dynamic Processing:
平均整首歌曲的聲音大小,將音量較小的部份提高,將音量較大的部份壓縮一點,使其整首歌曲的音量感覺較平均一點。
e. Effect Processing (深度):
使用Delay、Reverb...等時間的效果器,製造出音樂的深度感。
5. Mastering:
母帶後製,平衡專輯中歌曲與歌曲的進行,使其一致性,是在專輯要複製印刷前的最後一個步驟。


錄音室所有相關人物
1. Artist 歌手、藝人
2. Studio Musicians 錄音室樂手
3. Producer 製作人
4. Engineer 錄音師
5. Assistant Engineer 錄音師助理
6. Maintenance Engineer (Tech.) 錄音室器材維護人員
7. Studio Manager 錄音室經理、管理員


Microphone Theory
Transducer
能夠將能源、能量,由一個型式轉換成另一個型式的物質,如:將聲源轉換成電源或電源轉換成聲源的物質,像是人的耳朵、麥克風、喇叭...等,在錄音室裡頭最常討論及跟聲音有直接關係的就是麥克風。


麥克風種類
1. Dynamic Microphone 動圈式麥克風
便宜、耐用、可處理高SPL (Sound Pressure Level),Transient Response (瞬態響應)反應較慢且低,聲音感應度較低。

2. Condenser Microphone 電容式麥克風
價格較高、需供電 (Phantom Power) 才可使用、聲音感應度較高,"只有"在麥克風上的開關有開起時 (-10~20 db),才可以處理一些SPL偏高的聲響,以免傷害到麥克風。

3. Ribbon Microphone 鋁帶式動圈麥克風
昂貴、極高感度、舊式的不能處理高SPL,但新的已有改良,Transient Response 反應較快且高,聲音感應度非常高。


參考課本:Modern Recording Techniques by David Huber, Focal Press
上課內容:Page 1 - 39, 111 - 118

參考資料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麦克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