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觀看我的Blog,目前內容主要是我個人在MI裡頭上Audio Engineering課程的複習筆記,在當下撰寫的過程中,可能仍有許多的錯誤及觀念誤導,這也代表我對於目前所學習的部份產生的一些疑問及錯誤。

有任何錯誤或是說明不清楚的地方,煩請指正,同時也會不定期的回頭修改文章來補充及修改我所得到的新觀念及認知,希望能讓我們一同在這個音樂的路上不斷進步並努力實現自已的夢想。

PS. 有關於Pro Tools部份的內容,Blog裡頭所有的快捷鍵都是以Mac為準,Mac的option及command鍵就是Windows裡頭的alt及ctrl鍵,另外有些快捷鍵功能Windows系統可能會無法使用。

*歡迎分享文章,如果想要轉載內容,麻煩請註明出處來源,請不要擅自直接複製轉貼。

6/23/2012

Mixing and Mastering: Week 9 - The Process of Mastering

Mastering 母帶後製
母帶後製是CD要送去工廠複製印刷前的最後一個步驟,Mastering的過程步驟也有著不一樣的目的,與混音是完全不一樣的目的,混音是著手所歌曲中所有的小細節,而母帶後製則是觀看整首歌曲的大畫面,如何整調每一首歌曲,使其聽起來可以是完整的一張專輯。專業的母帶後製的過程,約在幾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專業Mastering Studio裡頭所使用的器材並不多,但是卻十份的昂貴,一對喇叭要上萬美金,而且甚致許多 EQ、Compressor或Lim iter等的器材,都可能是自已或專人手工打造,世界獨一無二的,而且錄音室的空間聲學也都經由專人設計打造,目的就是在於要確保歌曲經由母帶後製的校正處理過後,能夠盡量的修正音樂裡頭的缺點,以避免任何的問題流入了複製印刷的程序,所以任何在錄音、混音過程中的缺點,在Mastering的階段,都會變的十分清楚明顯。千萬不要Master自已錄音或混音的作品,要讓你自已對於歌曲的感覺是有新鮮感的,如此一來才可以很客觀的看待這首歌曲,來進行最後Polish的工作,因此不管在有沒有預算的情形下,也千萬不要想要省下這費用,統統自已來做,或者可以去尋找你的朋友,拜托幫個忙。

*Mastering Studio照片參考
http://blacklermastering.com/images/studio_big.png


基本的母帶後製步驟
Compress、EQ及Limit為基本的程序,有些Mastering Engineers則是會先EQ再Compress,沒有絕對,只是個人喜好的方式。Compress及EQ的目的就在於在做最後的微調及修飾歌曲,並非要能改變歌曲結構,因此不宜過多的調整,以2~3 dB內調整即可。而Limiter除了控制Dynamic Range及提升整體歌曲的平均音量以外,對於保護歌曲的Dynamic Range及結構也非常的重要,因為好的Mastering Engineer都知道,所有的美國電台為了避免鉅額的政府罰款,所以必須強力的控制好電台訊號播送的區域範圍,因此會在將訊號送出去之前,使用Limiter,而且其Ratio至少是100:1,因此會嚴重的破壞歌曲的結構,所以在再Mastering的最後步驟再加上Limiter,也可以相對的先行的將歌曲結構固定其位置,保護歌曲的結構不會遭到破壞。


將混音作品送往Mastering Engineer之前的作業
要送往Mastering Engineer的檔案裡頭,千萬要使用最高品質的聲音檔,而且不要加上任何的Faders及Dither,任何的降檔、轉檔或是做歌曲的漸弱結尾及加Dither Plug-in,這都是到了Mastering才要做的工作。而且許多的Mastering Engineer或資深的錄音師、混音師都會告知,千萬不要在最後的Stereo Bus加上EQ及Compress,這些動作程序要保留到Mastering的時侯才做,不過因為Mastering的過程,會破壞我們混好音的歌曲結構,就像是上面提到電台所使用Limiter的狀況一樣,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Mixing作品,在現代的錄音、混音的概念裡頭,已經很多人會在最後的Stereo Bus上,加上一點EQ,為了就是要在最後再修飾一下聲音,及使用Compressor來保護我們的混音作品,但千萬不要於超過,Gain Reduction在2 dB以內,且使用Slow-Mid的Attack及Release即可。
*即使你完全利用電腦軟體來做混音,若是許可的話,建議可以將所有音軌輸出成兩軌做為Stereo Bus,然後經過任何的Analog Compressor或器材來進行修飾,再錄製下來,將會比使用電腦裡頭的Plug-in效果要來的佳,也同時可以提高你的混音作品聲音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