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ter
當要開始對一首完整的混音作品進行Mastering時,最一開始就先加入High Pass Filter,先行過濾掉40~60 Hz的電子雜訊頻率。
Compression
使用Stereo Compressor,Ratio設定約3:1,Mid Attack及Release,壓縮不宜太多,約3dB的範圍即可。
EQ
Low:調整介於 60~100 Hz,來修補壓縮掉的大鼓及貝斯頻率。
Low-Mid:200~550 Hz,所有的樂器都有包含到這一段的頻率範圍,因此若是加太多會導致歌曲變的模糊。
High-Mid:2~16 kHz,這一段範圍內,是我們人耳最敏感的範圍,針對想要突現的聲響去調整它們主要的頻率,如多數有主唱的歌曲,想要再突現歌聲,就會嘗試著調整約5 kHz左右的範圍。
High:16 kHz 以上。
*EQ的Boost或Cut不宜太多,應在小於3 dB以內的範圍做微調即可。
*Compression及EQ的順序沒有固定,有些Engineers希望可以在壓縮後再來彌補被壓縮掉的頻率,有些則是希望可以得到那些Boost頻率被壓縮的聲音,所以選擇先EQ調整,因此順序完全看個人的習慣及歌曲的狀況來做調整。
Limiting (使用L2 Plug-in)
Limiter可以保護歌曲不被電台播放所破壞,也可以提高整體的平均音量,使其音量就像是一般外面播放的專輯一樣。
1. 調整Ceiling介於-0.1~0.3 dB,每個Engineer的標準不一樣,目的在於並非所有的家電播放器都可以處理剛好是0 dB的音量,所以可以防止造成破音的危險。
2. 調整Threshold,使Gain Reduction達到6~9 dB,一般音樂約為6 dB,而電子樂或Hip-Hop舞曲則可以約9 dB。
3. 設定Release,若一般Dynamic Range較大的流行歌曲,可以選擇Auto Release,讓它根據歌曲的高低起伏,自動的調整。
4. 選擇使用Dither內容,L2的Dither並沒有特別的好,因此建議可以使用其他的Dither Plug-in,如POWr Plug-in。
其他Mastering用Plug-in介紹
Dorrough
由於一般的Analog Console,它們的Peak Program Meter達到0 dBu,上方顯示仍有很多的Headroom,因此可以利用這個Plug-in來同步電腦及Console的Peaking顯示,所以設定好後,當電腦或Console任一方開始Clipping時,另一個也就同時會Clipping,方便同步二個不同平台的顯示。
PAZ-Analyzer
可以觀看完整頻率及Stereo Image的顯示,方便可以做調整。
S1 Imager
可以進行Stereo Image的微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