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風理論 Microphone Theory
Transient Response 瞬能響應
麥克風的振膜能夠反應接收到聲源的速度,Transient Response愈快,愈能完整且細致的呈現所接收到的聲音。
Directional Response 指向響應
麥克風根據不同的角度,接收聲音訊號的靈敏程度來分類,以極性指向 (Polar Pattern) 來表示。
共有五種Polar Pattern,分別是Omnidirectional、Bidirectional (Figure-8)、Cardioid、Supercadioid、Hypercadioid。
多數的Dynamic Microphone為Cardioid Polar Pattern。
多數的Ribbon Microphone為Bidirectional Polar Pattern。
部份的Condenser Microphone有提供開關可供更換Polar Pattern。
Frequency Response 頻率響應
顯示麥克風在其可以接收到的聲音頻率範圍中,能夠轉換成電子訊號的程度。
Microphone Techniques
Distant Miking:任何麥克風與音源的距離在3 英尺以下。
Close Miking:麥克風收到與音源距離在1 英寸到3英尺以內。
Accent Miking:在整個大合奏的收音下,另外架設一個麥克風,要特別收音要獨奏或突現的樂器。
Ambient Miking:在離音源有較遠的距離,可以收到較多空間環境的混響 (Reverb)。
3-to-1 Rule
當要擺設第二隻麥克風收取同一個音源的時侯,第一隻固定好位置了之後,另外一隻要擺放在不同的位置收音時,與第一隻麥克風之間的距離,要是第一隻麥克風與音源間的距離的三倍,或是三倍的倍數,以防止聲波相位抵消的情形產生。
譬如:第一隻麥克風與音源間距離為10 cm,第二隻麥克風的位置就需離第一隻30, 60, 90...公分。
Stereo Miking Techniques
Spaced Pair:兩隻收音麥克風擺放位置,分別離聲源從幾英尺到三十英尺的收音距離。
X/Y:需要使用兩隻完全一模一樣的麥克風,二隻指向聲源互相呈現九十度的角度。
M/S (Mid-Side):以一隻Cardioid麥克風對著聲源,另一隻Bidirectional的麥克風收音方向與音源呈現平行,此收音方式需要有Decoder (解碼器) 或外掛軟體才有辦法使用。
Decca tree:懸掛在高處,有一個三角架以三隻全向麥克風收音,通常使用在收管弦樂的時侯。
Equalizer (EQ) and Filters
可以用來整調及修改聲音頻率的電子儀器。
Peaking Filters
最常使用的方式,可以指定特定的頻率及影響範圍,決定要增加或是刪減。
Shelving Filters
可以調整所指定頻率以上或以下全部的頻率增加或刪減,一般常見在車子喇叭或家庭立體喇叭音響的EQ可以看的到,只有高及低音二個可以調整的EQ。
High / Low Pass Filters
控制允許所指定位置,以上的高頻或以下的低頻通過,並刪減掉所指定位置以下或上的頻率。
任何器材上的EQ Control通常可能有三個控制,分別是Gain、Frequency、Q = Quality Factor (Bandwidth)。
Q可以調整影響頻率的範圍,調高Q Level,頻率影響範圍愈窄。
Equalizer Types
Parametric Equalizer:提供可以自由指定調整任何參數,在多數的器材上幾乎都會看的到。
Selectable Frequency Equalizer:根據工廠出廠就已經設定好的參數,只能根據特定的範圍或刻度做調整的EQ,在很多舊型的器材上看的到。
Graphic Equalizer:根據Center Frequencies以等音程距離做調整,常用在PA系統上,根據不同表演場地,用以補償缺少的聲音頻率。
Notch Filter:用來刪減50 ~ 60 hz的電子雜訊頻率的器材。
教學內容:Page 119 - 179, 438 - 439, 476 - 4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